第25个教师节即将到来,人们在关注节日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健康。现在的老师们每天面临着来自工作、生活及学生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,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教师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。
      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情绪或症状,据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,有80%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,32.18%和16.56%的教师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,2.49%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。如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,产生职业倦怠感、焦虑症、抑郁症,甚至会产生自杀观念。
       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
      1、来自学生的压力
     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,在家庭中娇生惯养,在学校如出现一些不当行为被老师指出或教育则容易出现反抗行为,甚至找来家长与老师理论或做出一些极端行为。使得老师不敢教育学生,但不教育心理又觉得没有尽到职责。
      2、来自家长的压力
      有些家长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一切要有老师来负责。虽然很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,但却不配合老师展开工作,总是以自己忙为由不愈老师沟通,却又以学生的分数、表现作为评价一名老师好坏的标准。
      3、来自学校的压力
      有些学习为了提高度,扩大生源等,盲目的追求升学率,甚至把一些指标强加到老师身上,这给本来就很忙碌的教师徒增了更多的压力。
      4、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
     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神圣的职业,因此,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及学生素质的变化,教师的职责不断的扩展,让老师们感到责任越来越重大,为了提高自己便不断的从多方面充实自己,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。
      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及表现
      1、焦虑型,焦虑型的教师往往显得过分认真,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紧张、疲劳、头痛、心慌等症状,如遇到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则容易与学生产生较大的摩擦。
      2、抑郁型,这一类型的教师是比较常见的,他们对工作比较认真,但自卑感强,总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,在工作中显得主动性不够,平时也不喜欢多说话。
      3、思维偏差型,这类教师思考方式比较固执,认定的事情即便大家都认为不妥也很难改变,在平时总是给人十分冷漠的感觉,与同时交往较少,对学生也比较冷淡。
      4、狂躁型,狂躁型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兴奋,给人以干劲十足的感觉,但于是比较冲动,容易做出一些偏激行为,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易采取极端的惩罚措施。
      教师被称为&ldquo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&rdquo ,而如今教师自身却受着心理疾病的严重威胁。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,在教书育人的同时,老师们也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心灵。如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快、挫折,应及时的进行排解,如多与亲朋好友倾诉,参加一些业余活动,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等。以免积压在内心中形成心理疾病的隐患。(文:华文 本文系精神健康网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自精神健康网。)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jdw120.com/jsza/224.html下一篇: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护理